就算會辛苦~我還是依照自己的方式生活
依稀記得去年夏天,收到來至三位新聞系女孩子的訊息,希望能訪問我的過去旅遊故事,並把他收錄在畢業專刊書籍裡,三個月前收到他們寄來的專刊書籍,直到今天整理辦公桌書櫃讓在忙裡偷閒之際有時間翻閱.
================
書籍前三段話開頭是:
台灣產業結構在近幾十年有劇烈的轉變.十大建設完成後,鋼鐵,機械,石化等傳統工作發展迅速,支撐起七十年代台灣經濟奇蹟,也為台灣贏的亞洲四小龍的聲譽.八十年代末,九十年代初,電子資訊業開始帶動台灣產業另一波發展,而七十年代盛極一時的勞力密集型傳統產業,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,加上台灣工資上漲,紛紛外移至東南亞及中國.
曾幾何時,曾經風光一時的高科技產業,在長期代工的結構下,對面中國.印度這些新興國家的競爭,再度演起產業外移的劇碼.千喜世紀以來,台灣便落入產業空洞化,低薪,薪資停滯的噩夢中...
我們的人生,一開始就被灌輸很多社會價值觀,只有少數人能幸運的遠則跳脫社會價值觀,找到自己能享受並悠遊自在的人生道路.這些人固然有其幸運,但更重要得是對自己的信念.要想打破傳統思想,就要從每一個人自身開始用敢去做.
=================
三位新聞系女孩收錄了數十則在正在台灣做出改變的故事
1.蛋糕師傅
2.陶藝創作者
3.布花設計師
4.無菜單料理廚師
5.街頭塗鴉藝術家
6.旅行攝影師...KAI
7.鐵製藝術家
8.熱氣球飛行員
9.沙發衝浪客
10.咖啡廳老闆
在這過去我曾經待過14X國中,除了持續收集各國孩子的微笑,麥當勞冰淇淋外,還自費前往特別產業去無薪實習,比較特別是在非洲各領域工作/記錄/實習,從西非營造業、鋼鐵業、餐飲業、到東非的零售業、教育、製造業、森林業、農業、礦業、NGO。期間拜訪無數小學、孤兒院、農村、社區拍攝了數十萬張幼童的笑容。
以上都是幾乎我一人獨立實踐去學習去改變收集不斷新想法,新觀念,今年過年剛好有機會去參訪Facebook新加坡亞洲總公司,也去拜訪孟加拉台商協會等.
我很努力嘗試付出去改變命運而選擇創業,期許身邊更多優秀朋友互相扶持成長.